吳哥王朝的開創
Jayavarman II (西元 770 – 835) 是吳哥帝國的開國國王(可能見過興建中的婆羅佛屠),在他繼位水真臘國王不久,即統一了北方的陸真臘,並於 9 世紀初,把國名改叫吳哥,直到 600 年後的 15 世紀被暹羅人終結。帝國最鼎盛的時期為 11 世紀至 13 世紀。而元朝的周達觀即是在 13 世紀末,到達吳哥並寫下舉世聞名的《真臘風土記》。
王朝疆域
吳哥王朝是東南亞過去最大的帝國之一,吳哥 (Angkor) 在古高棉語的意思是「首都」,為當時國土的中心點,位於今日柬埔寨的暹粒市。帝國疆域東至安南山脈,南至海洋,西到緬甸,北至寮國山區。可以說當時整個中南半島的平原都被吳哥王朝所統治。
圖:疆域邊界是高山與海洋,成為自然屏障。而疆域內部是廣大的平原,是中南半島盛產稻米的地方。
人口預估
吳哥 “首都” 的人口數量一直是個謎。根據不同學者的推測,數目從幾萬到百萬之間都有。主張首都人口僅有幾萬人的說法,主要來自於寺廟碑文、與中國文獻的推估。然另一派主張百萬人口的說法就沒文獻依據,僅就以城市規模所推估出來可能的人口數目。
雖然 Mr. Angkor 個人比較相信碑文紀錄(碑文都是用來歌功頌德,只會寫多,不會寫少)。但從寺廟數量與尺度看來,倘若人口僅有幾萬,要蓋出這麼多且這麼雄偉的建築群,還真的有。。外。星。人。
帝國快速道路
吳哥之所以能控制那麼大的版圖,跟偉大的道路系統有關。由於首都吳哥位於帝國中心點,要把兵力快速鋪散到各角落進行維穩,就需要良好的道路系統。而帝國主要道路總共幾條,又通往哪裡,是現今學者依然再討論的問題。不過,根據碑文資料,主要的道路圖如下。
圖:學者 Mitch Hendrickson 根據古代碑文所描繪出的帝國道路圖。
當今從暹粒(Siem reap)前往三波波雷古(Sambor Prei Kuk)的國道六號公路,就是基於這條古道上再作修建的。其中在路途上,會經過一條吳哥帝國時期的石頭橋樑(位置在此)。
這座橋當時就是帝國高速公路的一個部分。整座橋都是由石頭堆砌而成,雖然看的出來歷代都有進行過維護,但一座石頭橋能保留近千年也算非常難得了。
吳哥王朝的偉大與神祕之處
吳哥王朝的偉大在於建築的宏偉與其超乎想像的規模與數量,這些偉大的建築分布於整個中南半島,泰國、寮國與越南都可見到當時王朝遺留下的高棉古建築。其中又以柬埔寨暹粒地區的吳哥窟最為令人驚艷。然而讓世人感覺到疑惑的是,這個中古世紀最偉大的城市,竟然在短短百年後,幾乎不再被外界所知。如同馬雅文明一樣,獨自荒廢在叢林當中。
吳哥王朝的敵人
說也奇怪,自從高棉人脫離爪哇獨立後,這爪哇再也沒有過來,至此之後,敵人不是來自東方的占婆,就是西方的暹邏。但不管是東方的占婆或西方的暹邏,他們對吳哥文明可都有相當的認同感。占婆的碑文上,有提到吳哥的國王跟他們的國王曾是同一個家族。至於暹邏後期則一直以吳哥文化繼承者自居。
吳哥王朝的衰落
吳哥帝國的衰落主要是被東西兩面敵人的夾擊,西面是泰國,而東面早期是占婆,在 17 世紀後,則變成越南的京族。
高棉帝國從 14 世紀後開始衰敗,在西部,泰族人的阿瑜陀耶王國成為了吳哥王朝的主要敵人,曾經兩次攻破吳哥王朝的首都。迫使吳哥王朝放棄首都吳哥城,於 15 世紀時遷都金邊,吳哥王朝自此落幕。
此後,高棉進入黑暗時期,不斷地被東西方敵人欺負與瓜分,到 19 世紀末,曾一度只剩下 “下圖橘色區域” 的大小,可以說幾乎快被滅國。
直到二次大戰後,柬埔寨才從泰國手中拿回了部分重要領土,成為現今柬埔寨的疆域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