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臘風土記 – 白話翻譯 (第四集)
《真臘風土記》是元朝周達觀於 1295 前往柬埔寨考察所留下來的歷史資料。是歷史上紀錄吳哥王朝最詳盡的書籍。第四集我們將針對下面章節作白話釋義:蔬菜、魚龍、醞釀、鹽醋醬麴、桑蠶、器用、車轎、舟楫。
《真臘風土記》是元朝周達觀於 1295 前往柬埔寨考察所留下來的歷史資料。是歷史上紀錄吳哥王朝最詳盡的書籍。第四集我們將針對下面章節作白話釋義:蔬菜、魚龍、醞釀、鹽醋醬麴、桑蠶、器用、車轎、舟楫。
塔瑪儂神廟結構簡潔,坐向朝東,由東塔門平台、東塔門、主殿、中央塔、西塔門構成。學者們認為塔瑪儂神廟是一座沒有完工的寺廟,從墻上未完成的雕刻也可以看出這一點。至於為何停滯施工,已無從考究。
癲王台上有座雕像,原件現存於金邊國家博物館內。有人認為是一位患了痲瘋病的國王。癲王台下方的雕刻栩栩如生,非常的立體與精美。牆上浮雕大多數是阿修羅 (惡神) 與蒂娃妲女神。
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中記載十二生肖塔為 “天獄”,如果兩家打官司,難辨真偽的話,就會把二人關塔裡面。有理的人安然無恙,有罪的人就會生病,以這樣的方式判案,謂之“天獄”。
班提奇馬寺 (Banteay Chhmar) 是吳哥王朝繼吳哥王城,小吳哥,聖劍寺之後的第四大寺廟,被稱為“第二座吳哥窟”。但由於在過去的 800 多年間都缺乏保護,這處廟宇建築群已經坍塌。班提奇馬是吳哥王朝最鼎盛時期 — 闍耶跋摩七世在位時的傑作。
龍博山 (Phnom Bok) 是吳哥地區的三大聖山之一,但其位置比較偏僻、行車不方便,再加上相較於其他主要重點古蹟而言,這裡還不到非常特殊的境界,所以幾乎沒人。然而,相反的,對於想嘗試拍攝婚紗的朋友,也許可以考慮看看,畢竟一般的古蹟地點,柬埔寨當局是禁止婚紗攝影的喔 (怕影響到其他遊客)。
很多遊客對洞里薩湖稍有耳聞,卻並不知道洞里薩湖其實橫跨柬埔寨暹粒、菩薩、磅清揚三個省份,湖上有分佈至少 7 個村落,而米吉列(MeChrey)算是其中遊客最少知道的。
聖劍寺,是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他父親所建立的一座神廟。聖劍寺廟有很多石雕的手上都握著寶劍,所以後人以聖劍寺稱呼此廟。此外,更值得一看的是,聖劍寺裡面,有一座十足希臘建築風格的神殿,這裡拍照超級有特色,一定不能忘掉。
崩密列的歷史還處於不明了的狀態,據學者推測,崩密列大約建造於 11 世紀末至 12 世紀初。崩密列需要層層攀爬,因為樹木和寺廟幾乎融為一體,爬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出這裡曾經是一座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