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TRAVELS IN THE CENTRAL PARTS OF INDO-CHINA (SIAM), CAMBODIA, AND LAOS, DURING THE YEARS 1858, 1859, AND 1860.
作者:Henri Mouhot
出版日期:1864 年

註:在過去,泰國稱作暹羅,二戰後才改名泰國。怕有讀者不了解,文中一律使用泰國。

亨利·穆奧 (Henri Mouhot)

HENRI MOUHOT 素描
亨利·穆奧(Henri Mouhot)是 19 世紀的探險家。於 1826 年出生於法國。當他十八歲時,他去了俄羅斯教導法語與希臘語,後來在那獲得了教授文憑。並學會了俄語和波蘭語。之後他與弟弟一起在歐洲旅行,同時傾心於當時最新發明的攝影技術 (但他旅遊只有素描,並沒有攝影)。1856 年,兩人前往英國,亨利在那裡致力於研究博物學(就是很厲害什麼都要會的那種)。英國學術團體對穆奧(Mouhot)的專業和歐洲旅行的經驗表示興趣,於 1858 年穆奧(Mouhot)獲得皇家地理學會和倫敦動物學學會的支持,派遣前往中南半島進行探勘,主要負責繪製山脈、河流和編目新物種。

以泰國曼谷為基地

亨利·穆奧 素描下的昭披耶河

曼谷是泰國的首都,被稱作東方威尼斯,然而當時的曼谷卻沒有一條現代化的道路,全都是泥土路,而且狀況很差。曼谷長久以來都是以運河作為交通網路,直至今日這些運河,部分依舊扮演著重要運輸功能。

亨利·穆奧 從英國出發,經由新加坡轉航至泰國曼谷,他在到達曼谷後,開始一連串的旅行。他以曼谷為基地,在他去世之前,一共經歷了四次的旅行。

總共有四次旅行
四次旅行的目的地分別是:泰國前王朝故都 (Ayutthaya)柬埔寨地區泰國西南部寮國北部。這裡跟吳哥帝國有關聯的是他第二次旅行,然而亨利·穆奧的旅行非出於考古或歷史研究,而是背負著考察地理與物種的使命。

第一次旅行

亨利·穆奧 (Henri Mouhot) 到了曼谷後,受到拉瑪四世的邀請 (電影安納與國王,周潤發所飾演的那位君主),首趟旅行前往曼谷北部的大城府,該地區是舊王朝 Ayutthaya 的故都。由於位置近、交通方便,可直接從曼谷坐船北上,於是這就成為了亨利·穆奧第一次旅行。

亨利·穆奧從大城 (Ayutthaya) 回來曼谷後,便開始為他的第二個旅程(柬埔寨)做準備。

因第二次旅行而留名

這一次旅行花了 15 個月的時間(1858年12月23日 至 1860年4月4日),不過多數的時間並非在吳哥。事實上亨利·穆奧只待在吳哥三個多星期,大多時間他花在其他地方的探險與旅行交通上。這次旅行他主要停留的地點為尖竹汶(兩個多月)、馬德望(兩個多月)與柬埔寨東部山區部落(三個月)。至於吳哥,原先並非他的目的地。在停留時間上,也比其他地方來的短。

亨利·穆奧-柬埔寨旅遊路線









第二次旅遊路線及其描述

計畫是先到達泰國的尖竹汶後經過柬埔寨戈公,然後進入柬埔寨的貢布,在當時貢布是柬埔寨唯一的港口。
亨利·穆奧在尖竹汶遇到了他最忠心的僕人 Phrai(華人),而那位僕人正是亨利·穆奧在寮國琅勃拉邦去世後,負責把他手稿與遺物帶回到曼谷,也才有機會讓後人知道亨利·穆奧他完整的旅行紀錄。

關於吳哥最重要的兩本記錄 ‘真臘風土記’ 與 ‘亨利·穆奧遊記’ 都是華人的功勞喔!

而尖竹汶這個地方也很傳奇,自古這個地方就產寶石,遊記中也有提到寶石山。此外,該地居住著許多華人,他們在此經商、種胡椒、開採寶石,是華人在泰國地區的大本營之一。泰國吞武里王朝之創立者鄭昭(Taksin)也曾在 Ayutthaya 被緬甸攻陷後逃來自此地尋求華人富賈的幫助 (因為他自己也是半個華人),自此光復泰國,建立吞武里王朝。

註:在 19 世紀中期,泰國的拉廊府,宋卡府,那空西他瑪拉府,北大年府,董裡府,普吉府和尖竹汶府等南部省份的大多數州長都是華商且被國王授予貴族頭銜。

很巧的是,亨利·穆奧在這次的旅程中,主要停留的地點都跟寶石產地有關(泰國的尖竹汶省與柬埔寨的臘塔納基里省都是寶石產地)。而馬德望之所以停留比較久,除了在當地教會蒐集資料外,就是被行政流程卡在那邊。

對於吳哥窟的描述

亨利·穆奧在吳哥雖然停留時間不長,總共只有三個禮拜,但他花了許多時間在考察、測量上,他的確是第一個使用現代地理技術去標示吳哥窟的第一人。除了作功課外,他也為當時的吳哥窟 (小吳哥) 畫了第一個的手繪圖。這些畫作帶起了西方人對於這個中南半島古文明的興致。

最後,他離開暹粒,並經由馬德望往西穿越山脈與河流,回到當時的曼谷。

亨利·穆奧-吳哥旅遊路線







吳哥地區探勘的古蹟與其描述

是的,吳哥其實從未被遺忘,不管是在地居民、當地西方傳教士、或是柬埔寨與泰國國王,都始終知道他的存在。不過吳哥城對於當時的歐洲而言一直是陌生而不被人知的地方。但由於他的日記出版,讓吳哥重現西方世界的眼簾。因此才會讓歐洲人把亨利·穆奧當作發現這神秘古城的第一人。

亨利·穆奧的素描 (按左右可換圖)

亨利·穆奧讀過真臘風土記嗎

也許會有人懷疑亨利·穆奧發現吳哥,可能是因為讀過真臘風土記。這樣的想法的確很有趣,而且根據時空背景,真臘風土記早在 1819 年,亨利·穆奧出生之前,就已被法國學者譯為法文。同樣身為法國人的亨利·穆奧的確有可能在出發前就看過,而且以他身為學者的研究習慣,”感覺” 機會還不小。

但根據目前能查的到的資料,包含日記與往來書信,並找不出他在前往柬埔寨前有閱讀過真臘風土記的蛛絲馬跡。事實上,他到達吳哥前,所有關於吳哥的資訊,似乎僅來自駐馬德望的法國傳教士。

最後一段旅程

這一次一樣是從曼谷出發,前往泰國東北的呵叻高原 (泰國最貧瘠的地區)。亨利·穆奧第一次到訪時,當地的行政長官並不願意提供大象作為交通工具。於是乎他只好返回曼谷,透過關係請求呵叻當地提供資源,也因為泰國不願得罪法國與英國,於是給予諸多讓步與協助。於是在亨利·穆奧第二次前往時,當地官員就備妥他需要的大象與資源供他旅行時使用。

帕儂藍寺 (Phanom Rung)
他在日記裡提到,他曾到了一個山寺,也就是帕儂藍寺 (Phanom Rung),他一看就發現這跟吳哥窟的建築相似,屬於高棉人的作品。接著他一路向北,最後到達寮國的琅勃拉邦。

原本他打算之後順著湄公河再回到柬埔寨,但很不幸的他感染了瘧疾,最後病逝於琅勃拉邦。而他的日記與收集的標本被他最忠心的僕人 Phrai 送至曼谷,最後運回歐洲,日記最後由他弟弟幫他代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