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芳寺又称巴蓬庙或巴本寺,建立于 11 世纪初,比大吴哥城还要早。紧邻著皇宫、斗象台与巴扬寺,在过去属于禁区地带,非一般人能任意前往参访。
巴扬寺又称巴戎寺,建于 12 世纪末到 13 世纪初,为国王阇耶跋摩七世所建的国寺,位于吴哥城的正中心。巴扬寺以佛教为主,但也融合了印度教的特征。有别于传统的高棉建筑设计,阇耶跋摩七世自此把高棉艺术带入了新的境界。
女王宫虽然很小,但在高棉艺术中,却称得上最辉煌之作。在所有吴哥遗址中,唯独女王宫全面使用红色砂岩作为表墙雕刻的材料。除了用料特殊、雕工精致外,采用跪坐的动物门神也是独树一帜。
崩密列被称为荷花水池;与其他寺庙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它是座完全泡在水中的寺庙”。专门研究吴哥文明的日本上智大学教授“石泽良昭”曾说,除了吴哥窟外,还有五座更大位于丛林中的寺庙被冷落着;而“崩密列”就是其中之一。
圣剑寺位于吴哥城北门外一公里处,是大圈行程中甚为精彩的寺庙之一,该寺庙占地广阔,四周有护城池围绕,寺内除了别具特色的建筑,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奇特结构与多数观光客都会错过的隐密景点。不想白走一趟吗,那就快来看看本篇私密攻略吧。
在 19 世纪中,欧洲人到访吴哥之前,世界上并没有任何关于吴哥窟的平面图。近代的首张吴哥窟平面图也是欧洲人所绘。然而,直到一张图的出现,一幅作者不详、时间不明却能清楚描绘出藏在丛林深处吴哥窟的神祕平面图。。。
若要说,第一个 ‘广泛’ 对世界宣传吴哥窟的人,肯定是亨利·穆奥 (Henri Mouhot) 。但第一个让世人 ‘看到吴哥’ 的,那就非约翰·汤姆森 (John Thomson) 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