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吳哥旅遊,你一定會發現,在所有寺廟中的石柱上、石壁上都有女性的神像或是仙女出現。這些女神 / 仙女是從印度教而來。仙女叫做 Apsara,而女神則稱為 Devata。
在功能上,Apsara 用於製造 Happy 的氣氛,並使用舞蹈在慶典的場所取悅諸神。而 Devata 則有著鎮守與保護寺廟的功能。Devata 姿勢相對端莊、嚴肅並有神龕圍繞。
Apsara 與 Devata 判斷方式
當你第一次來到吳哥窟,你會聽到當地導遊說,這些仙女叫做 Apsara。但回頭上網查資料時,卻發現更多人聲稱那應該叫 Devata。
簡單的判斷方式如下:
Apsara (飛天仙女)
Devata (蒂娃妲女神)
在多數其他的寺廟中,要區分 Apsara 或 Devata 並不難,通常透過上面列出的特徵,一眼就能看出來。只要姿勢典雅、有神龕且有守護意味的女神像,通常都是 Devata。而 Apsara 則為一群腳部勾起的跳舞仙女,通常會出現在舞者大廳的牆面上。
不過,吳哥窟 (小吳哥) 卻打破了這些規矩。
特別的高棉仙女
在吳哥窟裡面的仙女,有時單獨一個人,有時成群結隊,有時看起來在跳舞,有時卻嚴肅安詳。若透過上面的特徵來判斷,感覺不像 Apsara,但也不同於 Devata。他們有著凡人的裝扮、少了些嚴肅的氛圍,反而像是留著各式的髮型與穿著不同裝扮的貴族仕女參加慶典、舞會的感覺。這是在其他寺廟所看不到的畫面。
下面歸納出幾個在仕女間,較具特色的姿態。
牽手
數量不太多,看到時讓人會心一笑。摟腰
數量中等,算是普遍的互動動作。勾手
不常見,很俏皮,數量比較少。搭肩
在互動動作裡,搭肩最為常見,整體數量最多。依偎
這種姿勢極少,很有特殊性,甚至成為書籍的封面。Party
參加慶典開 Party 的感覺且夾雜了上述各種姿勢,牽手,搭肩,摟腰都有。神秘的女孩們是誰?
這些以真人面貌所雕刻的仙女或女神們,為什麼會這麼大量地充斥在吳哥窟當中,她們在生前與吳哥窟是否有關?
在真臘風土記中,關於吳哥窟 (小吳哥) 的敘述也只有短短幾行。裡面說到這裡是魯般墓。根據寺廟的坐向朝西看來 (唯一朝西的寺廟),的確是有陵寢的機會。
倘若吳哥窟是陵寢,這些浮雕的存在是否跟國王有關係? 是嬪妃嗎? 還是只是參與祭典時的貴族?
不管怎樣,目前都沒有資料能證明這些人的身份。
心得小結
至今,一部分人認為她們是 Apsara,而另一些人則堅持那是 Devata。
雖然兩邊都有各自的道理,但 Mr. Angkor 想說:
比起女神或仙女,她們其實更接近凡人。就像本歷歷在目的人物寫真,記錄了當時的服裝、髮式與相貌,留給後人一窺古代高棉女性真實風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