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風土記的開頭是「總敘」,其續內容共有 40 則。因為內容繁多,我們將分成五集來介紹,方便大家認識這本對吳哥歷史最重要的著作。

 

題外話
  • 事實上,《真臘風土記》紀錄的是吳哥王朝。為避免誤解,翻譯內皆把真臘改為吳哥
  • 元朝一里約 468 公尺,不過古人對距離上的丈量通常都只是個大概,並不精準。
 
 

《真臘風土記》の 第一集

 

總敍

真臘國或稱占臘,其國自稱曰甘孛智。今聖朝按西番經,名其國曰澉浦只,蓋亦甘孛智之近音也。自温州開洋,行丁未針。歷閩、廣海外諸州港口,過七洲洋,經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順風可半月到真蒲,乃其境也。又自真蒲行坤申針,過崑崙洋,入港。港凡數十,惟第四港可入,其餘悉以沙淺故不通巨舟。然而彌望皆修藤古木,黄沙白葦,倉卒未易辨認,故舟人以尋港為難事。自港口北行,順水可半月,抵其地曰查南,乃其屬郡也。又自查南換小舟,順水可十餘日,過半路村、佛村,渡淡洋,可抵其地曰干傍,取城五十里。按《諸番志》稱其地廣七千里,其國北抵占城半月路,西南距暹羅半月程,南距番禺十日程,其東則大海也。舊為通商來往之國。聖朝誕膺天命,奄有四海,唆都元帥之置省占城也,嘗遣一虎符萬戶、一金牌千戶,同到本國,竟為拘執不返。元貞之乙未六月,聖天子遣使招諭,俾余從行。以次年丙申二月離明州,二十日自温州港口開洋,三月十五日抵占城。中途逆風不利,秋七月始至,遂得臣服。至大徳丁酉六月回舟,八月十二日抵四明泊岸。其風土國事之詳,雖不能盡知,然其大略亦可見矣。

白話釋義

真臘國又叫占臘(吳哥王朝),他們叫甘孛智。元朝按西方人的翻譯,叫它澉浦只,也就是甘孛智的近音。
周達觀路線
從溫州出海,使用羅盤往西南行,經歷福建廣東一些港口,又過了海南島東北,經越南北部海域後到達占城(占婆)。
從占城順風行船半個月到了真浦(現今越南南部,過去屬高棉領土),這才到吳哥的國境。又從真浦行舟到坤申針,過了昆侖洋進入港口。大概有幾十個港口的樣子。只有第四個港口(湄公河其中一個出海口)可以進入。其餘都是淺沙灘,不能過巨大的舟船。但是巡視這些港口都是一樣的老藤古樹,白色的蘆葦,黃色的沙灘,並不是很容易辯認的。所以船員都把尋找港口當做最難的事。
從港口往北,往河道上行半個月,就到一個叫查南的地方,是吳哥帝國的一個郡。又從查南換了小船。隨著河開了了十幾日,經過半路村、佛村、渡淡洋(洞里薩湖),就到了停船的港口,從港口到國都約五十里。
干傍 Kompong
按宋朝《諸番志》這本書的說法,吳哥帝國的國境有七千多里。從國都向北要走半個月才能到占城,從西南也要行半個月才能到暹羅。從南走十天就能到番禺。它的東面是大海。很久以前就是各國通商的重要口岸。
天朝自認皇權天授,全世界都它的。命令駐守占城的唆都元帥派了兩位中高階軍官前往吳哥(想幹嘛?)。然而吳哥國主居然把兩個人抓走不放回來(當然…)。元貞乙末年六月。皇帝派使臣出使吳哥,筆者也有幸隨行。隔年二月離開寧波,二十日從溫州港出海。三月十五日到達占城。在往吳哥的途中,遇到逆風,一直到七月才到了吳哥,不久吳哥的國主表示願意臣服。大德丁酉年六月回國,八月十二在四明港登岸。對該國的風土人情雖然不能盡知,但還是能知道個大概。
 
 

城郭

州城周圍可二十里,有五門,門各兩重。惟東向開二門,餘向皆一門。城之外皆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橋。橋之兩傍共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將軍之狀,甚巨而獰,五門皆相似。橋之闌皆石為之,鑿為蛇形,蛇皆九頭。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勢。城門之上有大石佛頭五,面向四方。中置其一,飾之以金。門之兩旁,鑿石為象形。城皆疊石為之,高可二丈。石甚周密堅固,且不生繁草,却無女墻。城之上,間或種桄榔木,比比皆空屋。其内向如坡子,厚可十餘丈。坡上皆有大門,夜閉早開,亦有監門者,惟狗不許入門。其城甚方整,四方各有石塔一座,曾受斬趾刑人亦不許入門。當國之中有金塔一座,傍有石塔二十餘座。石屋百餘間,東向金橋一所。金獅子二枚,列於橋之左右。金佛八身,列于石屋之下。金塔之北可一里許,有銅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鬱然。其下亦有石屋數十間。又其北一里許,則國主之廬也。其寢室又有金塔一座焉。所以舶商自來有「富貴真臘」之褒者,想為此也。石塔在南門外半里餘,俗傳魯般一夜造成。魯般墓在南門外一里許,周圍可十里,石屋數百間。東池在城東十里,周圍可百里,中有石塔、石屋。塔之中有卧銅佛一身,臍中常有水流出。味如中國酒,易醉人。北池在城北五里,中有金方塔一座,石屋數十間。金獅子、金佛、銅象、銅牛、銅馬之屬,皆有之。

白話釋義

吳哥城門
吳哥城周長有二十里,共有五個城門。每個城門有內外兩層門。只有城東有兩個城門,其餘都只有一個城門。城外是寬闊的護城河,護城河外都建有大橋通向各個城門。
吳哥城南門
大橋的兩側各有石雕神像五十四座,如石雕武士一樣,形制巨大,面目猙獰。五座城門的橋邊都是這樣。橋的欄杆都是石造的,鑿刻成蛇的形狀,蛇有九頭。而五十四座神像都作拔蛇狀,似乎是怕蛇逃走似的。(象徵正義與邪惡的拔河,出自印度神話 – 攪動乳海
城門旁刻有大象石雕
城門的上方是石雕的五個大佛頭(周達觀記錯,其實只有四個,分別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面向四方。中間的佛頭用金裝飾。大門的兩側有石頭鑿刻的大象。城牆都是用石頭壘成,有兩丈高,城牆用石頭砌的嚴密堅固,沒有雜草。但卻沒有建牆垛。(射箭防禦用)城頭上有些地方種有棕糖樹,也有許多空屋。城牆內側有斜坡,坡有十來丈厚。坡上都有大門,晚上關閉,早上開門。有守門的護衛,只有狗不允許進城。國都為方形,四方都建有一座石塔。因罪被砍了腳趾的的犯人也不得入內。國都的中心有一座金塔(巴揚寺)。金塔的周圍有二十餘座石塔;並有石屋一百多間;它的東面有一座金橋,橋的左右各有一座金獅子;石屋的下麵分列著八座金佛。金塔的北面大概一里的地方,有一座銅塔(巴芳寺),比金塔還高,看起來高大險峻。銅塔的下面也有十幾間石屋。銅塔北面一里左右,就是國王的宮殿。國王的寢宮中也有一座純金的塔(空中宮殿)。所有往來吳哥的船商都說吳哥帝國的國君是天下最富有的君王,想來是因為這座金塔的緣故。南門外約半里遠的地方,有一座石塔(巴肯寺),傳說是魯班一夜建成。魯班墓(小吳哥寺)在南門外一里多,周長大概約十里,有數百間石屋。吳哥城的東邊十里左右,有一座水池(東梅蓬,現已乾枯),占地周長近百里。水池中央有石塔、石屋。
卧銅佛
塔中(東梅蓬寺)有一座銅臥佛(東梅蓬銅臥佛,現已消失,下圖為西梅蓬銅臥佛。),臥佛的肚臍中經常有水流出,味道跟中國的白酒很像,容易醉人。
涅槃寺 neak pean
吳哥城的北側也有一座水池,中間有一座金制的方塔(涅槃寺),幾十間石屋,還有很多金獅子、金佛、銅象、銅牛、銅馬等。
 

宮室

國宮及官舎府第皆面東。國宮在金塔、金橋之北,近門,周圍可五六里。其正室之瓦以鉛為之,餘皆土瓦。黃色橋柱甚巨,皆雕畫佛形。屋頭壯觀,修廊復道,突兀參差,稍有規模。其蒞事處有金窻欞,左右方柱上有鏡,約有四五十面,列放於窗之旁。其下為象形。聞內中多有竒處,防禁甚嚴,不可得而見也。其內中金塔,國主夜則臥其上。土人皆謂塔之中有九頭蛇精,乃一國之土地主也,係女身。每夜(則)見國主,則先與之同寢交媾,雖其妻亦不敢入。二鼔乃出,方可與妻妾同睡。若此精一夜不見,則番王死期至矣;若番王一夜不往,則必獲災禍。其次如國戚大臣等屋,制度廣袤,與常人家迥別。周圍皆用草蓋,獨家廟及正寢二處許用瓦。亦各隨其官之等級,以為屋室廣狹之制。其下如百姓之家止草蓋,瓦片不敢上屋。其廣狹雖隨家之貧富,然終不敢傚府第制度也。

白話釋義

國王的宮殿和官員的府邸都朝向東方。宮殿在金塔、金橋的北面,靠近北城門,周長大概五六里(宮殿為木造,現已不復存在)。宮殿正殿的屋頂用鉛瓦裝飾,其他宮殿都是黃色土瓦。高大的樑柱上雕刻了佛像。屋簷壯觀,走廊整齊,與道路交錯,頗具規模。
鬥象台
國王議事的廳堂(鬥象台,以前鬥象台上方有木造殿堂)有金窗櫺裝飾,左右兩側的柱子上裝有鏡子,約有四五十面,排在窗子旁邊。下方都雕刻成大象的樣子。聽說宮殿內有很多奇珍異寶,但是衛士防範森嚴,外人是沒有機會見到的。
空中宮殿 PHIMEANAKAS
皇宮中有一座金塔(空中宮殿),國王每晚都會在裡面休息。當地人都說塔內有一隻九頭蛇精,是吳哥帝國的守護女神。她每晚化作女人之身,國王與之同寢交媾,即使是國王的妻子也不敢擅自闖入。
到了二更的時候,國王才能從塔中出來,與妻妾同眠。如果蛇精一夜不在金塔中出現(空中宮殿),那麼國王的死期就到了;如果國王一夜不去金塔(空中宮殿)過夜,就一定會有災禍降臨。
其他如王公大臣的房子,也很寬大,與尋常百姓家有很大區別。王公大臣只有家廟和居住的正屋房頂可用瓦,其餘房屋只能用草葉。房屋的大小規模隨著官銜高低而有不同。到了普通百姓家,只能用草葉,不允許用瓦片屋頂。雖然百姓家房屋的大小因為貧富而有所差異,但不會逾越該遵守的建築等級制度。
 

服飾

自國主以下,男女皆椎髻,袒裼,止以布圍腰。出入則加以大布一條,纒於小布之上。布甚有等級。國主所打之布,有直金三四兩者,極其華麗精美。其國中雖自織布,暹羅及占城皆有來者,往往以來自西洋者為上,以其精巧而細様故。人惟國主可打純花布。頭戴金冠子,如金剛頭上所戴者。或有時不戴冠,但以線穿香花,如茉莉之類,周匝于髻間。頂上戴大珍珠三斤許。手足及諸指上皆帶金鐲、指展,上皆嵌貓兒眼睛石。其下跣足,足下及手掌皆以紅藥染赤色,出則手持金劍。百姓間惟婦女可染手足掌,男子不敢也。大臣國戚可打踈花布,惟官人可打兩頭花布,百姓間惟婦人可打之。新唐人雖打兩頭花布,人亦不敢罪之,以其暗丁八殺故也。暗丁八殺,不識體例也。

白話釋義

高棉古代穿著
連國主在內,不分男女都把頭髮束成椎髻,露出胸膛,只有腰間用布圍著。出門時則加條大布蓋在小布上。布在使用上有分等級。國王所搭的布,有三四兩的金飾,非常的華麗精美。雖然吳哥國內也產布,但暹羅和占城都有布商到這裏做生意。高棉人往往覺得外國的布比較好,因為更精巧細緻。只有國主能穿純花的布,頭上戴著純金做的冠,冠的樣式和佛教金鋼的冠一樣。不戴冠的時候,就把鮮花用線串著,圍在髮髻上。頂上戴了個三斤重的珍珠。手腳和手指上都帶著金鐲和指環,上面鑲嵌了貓兒眼(貴重的寶石)。不穿鞋,手掌和腳掌都用染料塗成紅色。出門時手握金劍(國王)。尋常百姓只有婦女可以染紅手足,男人就不敢。王公大臣可以穿不太密的花布。只有當官的人可以穿有花邊的布,尋常百姓只有婦女能穿。
新唐人雖打兩頭花布,人亦不敢罪之,以其暗丁八殺故也。暗丁八殺,不識體例也。
剛從中國來的人雖然穿花邊的布,當地人也不怪罪。用當地人的話來說就是暗丁八殺,意思是初來乍道的人,不懂我們的習俗與體制。
 

官屬

國中亦有丞相、將帥、司天等官,其下各設司吏之屬,但名稱不同耳。大抵皆國戚為之,否則亦納女為嬪。其出入儀從各有等級。用金轎杠、四金傘柄者為上;金轎杠、二金傘柄者次之;金轎杠、一金傘柄者又次之;止用一金傘柄者,又其次之也。其下者止用一銀傘柄者而已,亦有用銀轎杠者。金傘柄以上官,皆呼為巴丁,或呼暗丁。銀傘柄者,呼為廝辣的。傘皆用中國紅絹為之,其裙直拖地。油傘皆以緑絹為之,裙却短。

白話釋義

吳哥帝國也有丞相、將帥、司天這些官制。這些官都有許多屬從,但名稱和中國不同。大都是王公國戚擔任。為了擔任這些要職,就要獻上自己的女兒給國主當嬪妃(當國王真幸福)。吳哥王朝出行的儀式也分有等級的。最高等級是用金色的轎子撐四把金柄傘。其次是用金色的轎子撐兩把金柄傘。只用金轎打一把金柄傘的就又次了。更次的是只打金柄柄。再次的是打銀柄傘,也有用坐銀轎的。有資格用金傘的大官都叫巴丁,也有叫暗丁的。用銀柄的叫廝辣。傘蓋都是用的中國做的紅絹。傘邊的裝飾裙一直拖到地上。油傘都是用綠絹,傘裙很短。
官屬:其出入儀從各有等級。用金轎杠、四金傘柄者為上
 

三教

為儒者呼為班詰,為僧者呼為苧姑,為道者呼為八思。惟班詰不知其所祖,亦無所謂學舎講習之處,亦難究其所讀何書。但見其如常人打布之外,於項上掛白線一條,以此別其為儒耳。由班詰入仕者則為髙上之人,項上之線終身不去。苧姑削髪穿黃,偏袒右肩,其下則繫黃布裙,跣足,寺亦許用瓦蓋,中止有一像,正如釋迦佛之狀,呼為孛賴,穿紅,塑以泥,飾以丹青,外此別無像也。塔中之佛,相貌又別,皆以銅鑄成,無鐘鼔鐃鈸與幢幡寳蓋之類,僧皆茹魚肉,惟不飲酒,供佛亦用魚肉,每日一齋,皆取辦于齋主之家。寺中不設廚竈,所誦之經甚多,皆以貝葉疊成,極其齊整,於上寫黑字,既不用筆墨,不知其以何物書寫。僧亦有用金銀轎扛傘柄者。國王有大政亦咨訪之,卻無尼姑。八思惟正如常人打布之外,但於頭上戴一紅布或白布,如韃靼娘子罟姑之狀而略低,亦有宮觀,但比之寺院較狹,而道教者亦不如僧教之盛耳。所供無別像,但止一塊石,如中國社壇中之石耳。亦不知其何所祖也。卻有女道士。宮觀亦得用瓦。八思惟不食他人之食,亦不令人見食,亦不飲酒,不曾見其誦經及與人功果之事,俗之小兒入學者皆先就僧家教習,暨長而還俗,其詳莫能考也。

白話釋義

讀書人稱為班詰,和尚稱為苧姑,道士稱為八思。
只是不知道讀書人的祖師是誰,也沒有所謂的學校課堂(在過去,寺廟就是學校),也不清楚他們讀的是什麼書。只是他們的穿著除了和普通人一樣外,還會在脖上系一條白色繩子。用這白繩來區別是否是讀書人。讀書人如果當官會成為眾人之上的大官。脖子上的白繩一生都不取下來。
苧姑削髪穿黃,偏袒右肩,其下則繫黃布裙,跣足
和尚都會剃髮,穿黃色衣服,露著右肩,下身穿著黃布裙,光著腳。
寺亦許用瓦蓋 (寺廟也允許用瓦)
寺廟也允許用瓦,寺中只有一尊佛像,就是如來佛祖,當地人稱為孛賴,身穿紅衣,泥塑而成,塗上彩繪裝飾。
因為經濟改善,現今寺廟的佛像,也以銅鑄成
塔內的佛像又有不同,用銅製成的,沒有鼓鈸樂器和貢品寶物等裝飾。僧人會吃魚肉,只是不飲酒(小乘佛教的和尚可吃肉,但不能喝酒)。當地人也用魚和肉來供奉佛祖,每天供奉一次,都是施齋的人奉獻的。寺廟裏沒有廚房,有很多誦讀的經文,都是寫在貝葉上的(棕糖葉),非常整齊,上面寫著黑色的字,但不是用筆墨寫的,也不知道它是用什麼東西書寫。僧人也有坐金銀橋打金銀傘的,若有國家大事,國王也會向有名望的僧人諮詢。卻沒有尼姑這樣。
道士除了和常人一樣打扮外,還會在頭上戴塊紅布和白布,像蒙古女人的頭冠一樣,只是低了一點。
Linga (印度教生殖崇拜)
道士也有宮觀,但是比寺院要小。道士也不如僧人那麼受人尊重。道觀裏沒有供奉什麼神像,只有一塊石頭,就如中國社廟裏的石頭一樣,但也不知他們供奉的是哪位祖師(那是神棒,叫做 Linga,來自印度教生殖崇拜)。
柬埔寨鄉下女道士
也有女道士。宮觀也能用瓦頂。道士不能吃別人的食物,也不能讓別人看到他們吃東西,也不喝酒。沒有看到過他們誦經和做法事等事。
當地習俗是小朋友小時候都先到寺院學習,長大後就還俗。(柬埔寨、寮國、泰國過往都有這樣的習俗)詳情也無法考究了。
 

人物

人但知蠻俗人物粗醜而甚黑,殊不知居于海島村僻及尋常閭巷間者,則信然矣。至如宫人及南棚〈南棚乃府第也。〉婦女多有其白如玉者,蓋以不見天日之光故也。大抵一布纏腰之外,不論男女皆露出胸酥,椎䯻跣足。雖國主之妻,亦只如此。國主凡有五妻,正室一人,四方四人。其下嬪婢之屬,聞有三五千,亦自分等級,未嘗輕出戶。余每一入内,見番主必與正妻同出。乃坐正室金窗中,諸宫人皆次第列於兩廊窗下,徙倚以窺視,余備獲一見。凡人家有女美貌者,必召入内。其下供内中出入之役者,呼為陳家蘭,亦不下一二千。却皆有丈夫,與民間雜處,只於顖門之前,削去其髪,如北人開水道之狀,塗以銀硃,及塗於兩鬢之傍,以此為陳家蘭别耳。惟此婦可以入内,其下餘人不可得而入也。内宫之前後有絡繹于道途間。尋常婦女,椎髻之外,别無釵梳頭面之飾。但臂中帶金鐲,指中帶金指環。且陳家蘭及内中諸宫人皆用之。男女身上,常塗香藥,以檀麝等香合成。家家皆修佛事。國中多有二形人,每日以十數成羣,行於墟場間。常有招徠唐人之意,反有厚饋,可醜可惡。

白話釋義

大抵一布纏腰之外,不論男女皆露出胸酥,椎䯻跣足。雖國主之妻,亦只如此。

人們會覺得高棉人又醜又黑,卻不知這只是住在海邊和村落的普通人家,天天日曬才會這樣。但是宮中和王公大臣府中的婦女很多都是皮膚光滑如玉,大概是因為每天不曬太陽的原因。高棉人不論男女,都纏一塊佈在腰上,露出酥胸椎髻光著腳。國王的妃子也是如此。
大抵一布纏腰之外,不論男女皆露出胸酥,椎䯻跣足。雖國主之妻,亦只如此。
國王有五位妻子,正室中宮一位,東南西北四宮各一位妃子。其他還有嬪妃奴婢聽說有三五千人。她們自分等級,也不輕易出門。我每次覲見,國王都和正宮妻子一同接見。他們坐在正室,室中裝飾著金窗,宮人們都排隊於兩廊的窗下,來回行走或者像宮內窺視,我見到過她們這樣子。普通人家凡是有相貌美麗的女孩,一定會被召入宮中,供宮中的人使喚,她們被稱為陳家蘭,有一兩千多人。她們都有丈夫,在民間居住。她們減掉了腦門前的頭髮,向中國北方人開水道的樣子(河童頭?),腦門和兩鬢處都塗上銀紅色的脂粉,作為區別陳家蘭的標誌。只有她們可以進入宮內,其他人都不能。宮中前後有專門的的通道。
普通的婦女除了梳著椎髻外,頭上沒有其他頭釵的裝飾。
臂中帶金鐲,指中帶金指環
但是手臂上帶有金鐲,手上帶有金戒指。這些陳家蘭和宮中人也都這樣佩戴。男女身上都塗上由麝香合成的香料。家家都供奉佛像。
吳哥國中有人妖(Ladyboy),每天十幾位結伴在市場閒逛。他們最喜歡招攬中國來的人(現在更愛西方人),收入很豐厚,但是相貌很醜惡。


  晚上 12 點後,暹粒的 Pub Street,會聚集很多的 Ladyboy 在 Sok San Road 與 Sivatha Road 的十字路口。
 

產婦

番婦產後,即作熱飯,拌之以鹽,納於陰戶。凡一晝夜而除之。以此產中無病,且收歛常如室女。余初聞而詫之,深疑其不然。既而所泊之家,有女育子,備知其事。且次日即抱嬰兒,同往河内澡洗,尤所怪見。又每見人言︰番婦多淫,產後一兩日,即與夫合。若丈夫不中所欲,即有買臣見棄之事。若丈夫適有遠役,只數夜則可,過十數夜,其婦必曰:「我非是鬼,如何孤眠?」淫蕩之心尤切。然亦聞有守志者。婦女最易老,蓋其婚嫁產育既早,二三十歲人,已如中國四五十歲人矣。

白話釋義

高棉女人生了孩子之後,就會做熱米飯,拌了鹽之後糊住陰道,一天一夜後再清除。以此來預防生產的疾病,且陰道會恢復像處女一樣。
生產壁畫
我開始聽說這個十分驚詫,認為這是胡說八道。但是當房東家生孩子的時候,才知道是怎麼回事。而且第二天,他們就抱著嬰兒到河裏洗澡,更是不可思議(高棉人沒有坐月子的習慣)。
我又常聽人說高棉婦女非常淫蕩。生了孩子後一兩天就要和丈夫同房。如果丈夫不能滿足,她們就會到外面偷情。如果丈夫要出遠門,只能去幾天。如果超過十天,她們就會說:“我又不是鬼,怎麼能一個人入睡?”可見性欲真是很強(古代柬埔寨比上中國儒家文化,在性方面開放許多。)。
但也聽說有守住節操的女子。高棉婦女很容易衰老,也許是因為她們結婚與生育早的原故。二三十歲的人就像中國四五十歲的老婦一樣了。